东磁太阳能多晶电池片 在“风雪”中奋勇前行
来源: 横店集团传媒发展中心
作者: 黄瑶
日期: 2012-08-01
成本之战应对最大困难
太阳能被视为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,前些年光伏产业深受欢迎,发展迅速。中国自2007年起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电池与组件的生产国,产品主要出口欧洲。2010年至2011年,中国上马了大量太阳能组件产能。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,光伏产业面临着供过于求的态势。
2011年全球光伏市场遭遇重创:作为全球光伏组件最大的需求地,同时占中国光伏出口市场近70%的欧洲,在遭遇债务危机后不断削减太阳能政策补贴;日本由于遭遇地震,光伏市场需求减缓;而在另一个重要市场美国,SolarWorld及其他六家公司向美国政府提起调查申请,指控中国公司对美倾销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,要求美国政府发起反倾销、反补贴的“双反”调查,这对90%的光伏组件需要出口的中国企业无疑雪上加霜。
2011年全球多晶硅、硅片、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分别下跌了50%、57%、55%和31%,价格大幅下跌的挑战成了太阳能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。
对此,东磁太阳能打响了成本之战,首先通过降低成本应对产品价格下滑。
东磁太阳能已形成“硅片-电池片-组件”的一体化产业链,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,该部完善车间管理制度和生产线作业规范,严格管控网板、浆料等生产辅材。目前,网板的使用寿命从原来的8000片/块达到13000片/块,每月可节约成本14.6万元。工厂还大胆试用新型银浆,配合优化工艺,使得银浆用量大幅下降,仅此一项每片多晶电池片就下降生产成本0.7元。
此外,东磁太阳能还通过改善生产工艺和降低返工率提升效率,减低生产成本。先前,多晶硅片的色差问题一直比较严重,返工比例平均在1.5%,一度曾达3%以上。工厂组织工艺攻关,目前返工比例基本控制在1%以下。
“我们在河南杞县有自己的原材料工厂,加上现有技术,多晶电池片的生产成本在行业内较低,与同行比有一定的竞争力。”东磁太阳能销售科长张中圣介绍,“虽然目前市场价格还不稳定,但当其逐渐稳定下来时,东磁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就将体现出来。”
技术提升增强持久竞争力
成本之战虽能起到缓解作用,但其作用有限。“在今年全球对光伏产品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下,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和降低整个系统成本,提高回报率。”东磁太阳能技术科长李虎明说。
众所周知,转换效率是电池片的生命线,它的高低直接决定产品的等级与价格。为了提升多晶电池片的转换效率,东磁太阳能为此做了不少努力:
引进新浆料,通过对银浆印刷性能的研究,以及与不同规格网板进行匹配实验,找到了合适的印刷参数及烧结温度,将多晶电池片转换效率提升0.1%;改善制绒工艺,在控制住镀膜色差的前提下提高光的吸收率,降低反射率,电池片的光电转换率又提升0.1%……
像这样的技术提升还有很多,技术员和工人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:多晶电池片转换效率已由先前的16.4%提升至16.9%。这一转换效率在国内同行业中也属前列。
加强培训扩大产量
由于订单增多,东磁太阳能今年2月以来不断招收新员工。为确保生产顺利,尽可能减少损失,东磁太阳能对新员工也花了不少心思。
工厂给新员工安排了师傅进行一对一的“传帮带”,使他们能迅速融入车间工作。为员工开设特殊培训课程,如丝印工序出现问题较多,丝印车间一直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,为此工厂一一罗列车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,统一对员工进行培训。
经过培训,员工的技能得到有效提升,规范化的操作使成品率提升了2个百分点。而且,由于事先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讲解,缩短了员工查找原因、解决问题的时间,停机时间也相应缩短,由平均5小时/天缩短为2-3小时/天。这样每日产量增加了3000片,特别是丝印车间,每日产量从2月初的2万/线,提高到2.6万/线。
一系列的努力让东磁太阳能的多晶电池片开始在市场上“破冰”而出,从今年2月开始,多晶电池片产能迅速扩大,由2月份的1条生产线增开到6条线,产量也从每条生产线1.5万片增加到2.7万片,每日产能可达16.2万片。随着国内金太阳工程和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的启动,多晶电池片销量还在稳步增加。刚刚过去的7月,东磁太阳能多晶电池片即完成4500万元的销售额,实现了扭亏为盈。